李瑞芬:醫務室護士外省大娘兇猛 父親除夕夜寄不出去的家書

克勤新村坐落在四四南村旁,就像東西南村相傍四四兵工廠而生,克勤新村居民的生活與陸軍兵工保修廠息息相關。身為克勤新村第二代的李瑞芬提到,就讀三興國小時,外省本省孩子約各佔一半,外省孩子多來自克勤新村,四四南村的同學只有三位,本省孩子們多住在基隆路對面的通化街。有感信義區龐大的變化,四四兵工廠拆除後變成信義計畫區,整個地方翻轉,後來因為眷村改建,原本齊住的人們也搬走了。

保修廠與眷村生活息息相關  爸爸的畫畫比賽女兒伸援手    

       父親在陸軍兵工保修廠任職,是管文書的士官長,以前保密防諜的年代,保修廠的工作就是維修陸軍的汽車,職務內容比較不機密。以前爸爸要輪班晚上巡崗哨,站崗哨的衛兵身上配著槍,裡面沒有子彈,子彈在巡崗哨的我爸身上,槍彈不放在同一個人身上怕出事,因此父親時常半夜不在家,我小時候也看過子彈。

      小時候我會幫爸爸寫作業,那時軍隊一天到晚舉辦保密防諜的宣傳活動:作文比賽、畫畫比賽等等,不管年紀多大都要畫。我爸生我的時候都已經快四十歲了,這輩子都在當軍人,年紀一大把竟然還要他畫畫,還是畫漫畫!對老兵而言做這些事是比較辛苦的,所以爸爸參加比賽的海報我都會一起幫忙畫。

      軍隊跟眷屬生活相當密切,看病打針都在克勤新村的醫務室內進行,護士是很可怕的外省大娘,打針超用力,沒在跟你客氣的。醫務室的醫生就是軍醫,開的藥就是那兩三種。廠裡也有木工、水電工,每家若是家裡電燈壞了或有什麼要修的,就會請廠裡的師傅來幫忙。

      以前香菸不是配給,但很便宜。軍隊裡面有賣肥皂牙膏等,我爸從軍隊裡面買好帶回家。以前的福利社開在保修廠內,廠方會開小門讓軍眷可以購買,後來進出的人多,部隊有機密安全的考量,就把福利社整個移到廠外。

      小時候我有一件棉襖,是媽媽用我爸軍人的棉襖背心改的,還有人把軍毯改成衣服給小朋友穿,那是純羊毛的很重,小孩子穿在身上都覺得自己跑不動了。小時候物資匱乏,媽媽疼孩子,會把爸爸好的衣服改給小孩子穿,而爸爸的東西也都是部隊發的。美國跟我們斷交後撤軍,有人就把美軍的夾克賣給二手市場,我還記得爸爸去萬華的二手軍用品市場,買了一件美軍夾克,毛呢很厚,很挺、質料很好。

      信義區的變化真的好大,以前父親要去西門町時,會說「我們要去台北市」好似自己不是住在城裡,而是住在城外的鄉下地方。曾經爸爸在往西門町的公車上,皮夾被扒了,父親就去找西門町外省幫派的老大談,說同是天涯淪落人,大家跟著國民政府一起來台,在這兒無親無故,生活都辛苦,希望可以讓小弟歸還皮夾,居然還真的拿回來了。

 

孩時李瑞芬與父親合影,猜是難得照相,父親穿了筆挺的西裝,李瑞芬帶著喜愛的玩具娃娃,連家裡養的狗狗都拉來一起合照

 

搶看舞龍舞獅掉進大水溝  上學路上一腳踩進爛泥裡

        我家在克勤新村的外圍,地址是吳興街170巷,現在已經拆了變成空地。第一批的克勤新村房子家裡沒有廁所,只有遠遠就會聞到臭味的公廁,我家在外圍,比較晚才蓋的,每家都有自己的廁所。眷村很好玩,屋頂是相通的,它就是一個長形的大屋頂,用一面一面牆壁撐起來,如果掀開天花板,可以從第一間通到最後一間,晚上常常聽見老鼠在屋頂咚咚咚地,滿屋頂跑;另一個相通的,就是排水溝,浴室門口有個排水溝,所有家裡的汙水匯集後,再一起排到大水溝裡。村子前有一個不加蓋的大水溝,我還曾經掉下去過呢!當時正在搶看吳興街的舞龍舞獅,鄰居同學一擠我就掉下去了,對方的媽媽還很緊張,把我撈起來,趕快回家燒水提了衝去我家,好讓我媽幫我洗澡。那年紀還沒上幼稚園,個兒矮,幸好水不深,只是很臭,太臭了。

      以前這附近除了眷村之外就是田地,我們去三興國小上課要走田埂,到了春季灌溉期,農人把田埂挖個大洞,讓水可以流通,小學生一二年級的的時候,腿不夠長跳不過去,還記得曾經一腳踩進爛泥裡,只好回家再洗一次澡。除了田地之外,靠近山區那邊,現在的吳興街284巷附近都是花農,他們從日據時代就開始供應台北市的花卉,以前北醫要建校也是跟花農買地。當時花農的技術很棒,不少人還會特地北上來請教。吳興街不只有稻田有花,街底處還有礦坑呢,叫做德興煤礦。

 

模仿獨臂刀王帥氣  被爸爸夾帶去看電影 

        童年最開心的時光就是晚餐後出門玩,大家會聚在一起玩跳橡皮筋、跳房子。小時候邵氏的武俠片中獨臂刀王很紅的時候,大家還會模仿他,把一隻手藏在後面,用手當武器,碰到對方的頭對方就死了。布袋戲出來後,就開始玩尪仔標的紙牌。在眷村的時光大家都玩在一起,當時家長也不擔心孩子不見,畢竟生活那麼苦,誰還想再多抱一個小孩來養呢。

      每年的國慶煙火也是小朋友最期待的事,當時煙火都是四四兵工廠做的,在雙十節前會試射一兩次,反而雙十節正式的那場我們看不到。最有趣的是,最後一發煙火結束時,會有一個小人跟著降落傘下來,我們大家就會一起去找落在哪裡,這就是當時的小小娛樂。還有一個娛樂跟我爸有關。我小時候看了很多電影,原因是我爸有軍中發的勞軍電影票,用一張撕一張,爸爸看電影都不用錢。在當時,看電影是普遍休閒,我們都會去三張犁的僑聲戲院看電影,加上小朋友身高不高不用買票,就會一起被夾帶進電影院。    

 

除夕夜寄不出去的家書  來自黃淮平原的綠豆丸子

       說到我爸爸,他是十分重視祭祖的人,來到台灣的老兵都很思鄉,我們每年除夕夜都會祭祖,在紅紙寫上某某祖先之牌位,貼在牆上。記得除夕夜的時候,爸爸都會寫一封寄不出去的信,收件人是自己的爸媽,我還記得開頭都是「父母親大人膝下……」,那時兩岸還沒有通訊無法寄出,我爸都關在房間邊寫邊哭。年紀比較大之後才了解爸爸當時的心情,感受到他把除夕夜寫家書當作一件很重要的儀式,畢竟這一代的老兵在這裡沒有土地、沒有親人、沒有家。我還在我爸的日記上看到,他覺得在台灣跟我媽結婚最開心的事,是終於不用在部隊裡過年,他來台灣十幾年來都在部隊裡過年,雖然部隊裡也會過節,但感覺不一樣,沒有家的味道。

      爸爸是安徽人,我們大年初一早上一定吃餃子,還有家鄉的綠豆丸子。過年時我媽都會炸綠豆丸子,這是一道會放到火鍋裡的鹹點,把綠豆磨成粉,與麵粉和在一起,炸成球狀,放進竹籃內吊在廚房上面。爸爸不在以後,我曾經去大陸找大哥,提到綠豆丸子這件事,發現兩地的風味完全不一樣。我爸的家鄉是偏僻的農村,在淮河支流邊上,本身是小麥產地,麥子的品質很棒,再加上磨成粉的綠豆,炸起來非常香,跟媽媽在台灣使用進口麵粉炸出來的綠豆丸子不一樣,果真是一方水土一方食物。爸爸家鄉產小麥,也因此喜歡麵食,媽媽很厲害,只要是爸爸喜歡吃食物都學起來了,不管是包子、饅頭、蔥油餅,連餃子皮也自己桿。

最新消息